鲁仲连,战国高士,亦称鲁连,今茌平人,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他是我国继孔孟圣贤之后五贤之首,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饱读诗书,雄才大略,能言善辩。他文武双全。
关于鲁连的生卒年代,史无记载。钱穆先生推算约为公元前305至前245 年。《鲁仲连杂考》〔作者:王德敏 周立升〕认为鲁连最早的事迹是批判孟尝君“好士未也”(《战国策·齐策》四),约在前303年至前294年之间。其最晚的事迹是前257年鲁仲连说新垣衍不帝秦。这样看来,其生卒年约为前320年至前250年比较合理。
他的很多典故流传至今,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前320-—前300年
鲁仲连少年时曾师事徐劫(《史记?正义》),从他学过“势数”之学。徐劫,《汉志》儒家,有《徐子》四十二篇,班固自注:宋,外黄人。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时,徐子曾向魏太子申讲:“百战百胜之术”。
名师出高徒,徐也常对人夸奖学生鲁仲连:“我弟子虽少,千里驹也。”据说,鲁仲连时十二岁时曾责难田巴,详见下面照片文章。田巴是当时有名的稷下辩士,他“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而服千人。”鲁连往见田巴,结果大败之。田巴败得心悦口服,次日并当着徐劫赞美鲁仲连说:“生生之骑乃飞兔骠衰也,岂特千里哉。”(《太平御览》卷464)田巴从此杜口易业,终身不复谈。。
(二)前299—前291年,鲁仲连三次与孟尝君论辩:
第一次,批评孟尝君并非好士,详见《战国策?齐策》四。从当时孟尝君“厩马百乘”、“后宫十妃”的气派看,这次谈话当为盂尝君任齐相时。
第二次,是劝孟尝君勿逐舍人,详见《战国策?齐策》三及下面照片文章,观二人对话语气,亦当在孟尝君为相时。
第三次,与孟尝君论“势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鲁连子》。观此文内容,乃孟尝君不得志时向鲁连请教“势数”之理,故鲁连以门关喻之,意思是让他明察“可”与“不可”的形势,以便伺机而动。
(三)前290——前260年,重要事迹有二:
1、论田单攻狄城。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前279年田单反攻复国,“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唯狄邑的统治者负隅顽抗,“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鲁仲连说:当初你在即墨时与士兵同甘苦,临阵身先士卒。那时侯“将军有死之心,而土卒无生之气”,故能胜利。如今你被封邑加爵,“黄金横带”,只顾养尊处优,“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大悟,第二天亲临前阵,巡视城防,擂鼓挥旄,一举攻克了狄城。(《战国策?齐策》六)
2、遗聊城燕将书。燕昭王命上将军乐毅率军侵占齐国72城。后来燕王听信谗言把乐毅罢官回乡。齐将田单趁机反攻,收复失地71城,只有齐国西界聊城一年多没能收复。田单请鲁仲连商讨对策。鲁仲连分析:守城将领乐英是乐毅侄儿,自幼跟叔父长大,骁勇善战,但燕王昏庸,乐英不受燕王信任,不敢回燕国。可是要投降齐国,又怕落个不忠之名,齐军以武力相逼他一定不服,若修书一封,射入城中,晓以利害,可使他三思而行。果然,乐英收到一箭书(内容见照片资料)后,再三阅读,大哭,三天不能决断,后大吼一声,拔剑自刎而死。于是,齐军很快收复了聊城。一箭书抵得百万兵,这就是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聊城东门外原有射书台一景。
(四)前259——前250年。
“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传颂千古,详见《战国策?赵策》。邯郸解围后,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终不肯受。平原君又“以干金为鲁连寿”。鲁仲连却轻蔑地一笑说厂:“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别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说魏救赵”、“义不帝秦”、“千金不受”等故事就是由此而来。随后,“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儿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帮助他人,排患释难,消灾弥祸,而不索取任何报酬,这是高尚的侠义行为。而鲁仲连就是具备这种高尚行为的杰出典范。他义不帝秦,宁蹈东海而死,决不作暴秦臣民,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的事迹放在当代,也鲜少有人能够超越。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中华武术网(www.zp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