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少林寺千佛殿脚窝神秘的面纱

 奇闻轶事     |      佚名

建于明末的少林寺毗卢殿,也叫千佛殿,原为储存藏经和佛像的场所,从雍正开始,这里变成了少林寺的秘密夜间练功房。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西来堂志善碑》所载的“夜演武略”就是寺僧变换练功形式的真实写照。

清席书锦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编撰的《嵩岳游记》记述了寺僧在千佛殿习武留下印记的情况:“今后殿壁,绘罗汉手搏像。屋地下陷,深数寸,传为习武场。”由于寺僧长期不断地在千佛殿内练功,殿内地上被脚踩出了四十八个深深的脚坑。据前任方丈德禅、行正讲,这些脚坑是清代少林武僧演练内功心意把留下的。从脚坑的深度看,它不仅表示练功时间较长,而且表明清代少林功法也是流传内功的。道光年间,河南一位巡抚久慕少林之名,来到少林寺,坚持要看少林绝技,寺院无奈,只得选派几个武僧为其演练。但练武是官方明令禁止之事,过后寺里怕这几个武僧因断点续传罹祸,就令他们分别出逃。

其中有一个海发和尚,在少林寺中精研心意把,他和弟子湛谟等逃到了偃师境内的少林寺下院石沟寺,这里地处深山,几乎与世隔绝,海发、湛谟和尚便在这里潜心修炼心意把,从而把这一宋代流传下来的少林秘功练到了最高境界。据行性法师之师吴山林讲,到了石沟寺以后,湛谟为了练功,十二年夜间睡觉就睡在一个长条凳上。

揭开少林寺千佛殿脚窝神秘的面纱

心意把是少林武术中最上乘的武学文化,是拳中之母、功中之功。谚云:“太极奸,八卦滑,论毒毒不过心意把”、“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把,指的就是心意把。

心意把是兼顾修习内功与实战技能的上乘拳法,修行内容包括练心、练意、练气、练力、练声、练打、练变化、练透风巴掌等。

心意把是单势练习形式,无套路,即起落把、左右把、十字把等把法反复练习并互相配合,根据交手对方的形势变化而变幻无穷,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充分体现了少林武学之博大精深。

练习心意把讲究配合多种内家功法。其中身法包括龙身、鸡腿(寸步)、猿猴不定脚、猴洗面、二郎担山赶太阳、狮子抖毛、蒋公摇辘等;气法有混元气、气包身、点气、开气、化气等;骨法含七拧八圪扭、措骨、磨骨、拧骨、束骨、腾骨等。

心意把也可以和秘传的少林二十四路弹腿、十八路罗汉拳、炮锤、小红锤等套功配合练习,即俗称的套把。由此可见,心意把绝非是由种地锄掘头等劳动方式演变而来,而是由具有千年历史根基的少林武学文化沉淀的智慧结晶。

在选择传承上,只传入室弟子。当然传承的前提必须是品行素质好、武学修为高、心智成熟的弟子才有资格得到真传,而且学习的时候要切记:尊师重道,循规蹈矩;誓言不外传、乱传,不招摇,要秘密练习;在练习上要循序渐进,切忌逞强好胜、企望一步登天;要坚持每天修炼,功到自然成。”

对于练习心意把曾还有这样的说法:最好是夜晚去郊外比较孤僻的坟地、山崖、窑洞、密林等幽静且无人之地练习,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更好地锻炼练者的心意胆识和天地之间自然反应及精、灵、颤劲等,锻炼效果尤佳。

心意把就是禅拳,首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别人。而且少林寺禅武医是相畏相成的,少林武功,功夫练好了才可以熟悉经络,精通医理,医理精通了又可以陶冶禅心武德,这正是禅通武达医理明,三者不可偏废,是统一体。明末至今,少林寺出了上百位名医,都是文武双全、内外兼修的高僧。



  相关推荐